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ESO 113-G010的一对准周期振荡信号
    张鹏 颜景志 刘庆忠
    2020, 61(1):2.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0.01.002
    [摘要](2021) [HTML](0) [PDF 1.17 M](4071)
    摘要:
    2005年11月XMM-Newton望远镜对窄线赛弗特星系ESO 113-G010进行了长达 100ks的观测. 采用Lomb-Scargle周期图(LSP)法和 加权小波Z变换(Weighted Wavelet Z-transform, WWZ)两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存在着sim2.24 h和sim4.09 h准周期振荡(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 QPO), 其置信度分别为7.3sigma和4.8sigma. 这两个QPO信号的周期具有大约1:2 (1:1.83)的关系. 在该源的其他的观测中并没有发现QPO信号, 表明这是一种暂现现象. ESO 113-G010中心黑洞的质量$ M_{\rm BH
    2  天宫2号POLAR探测器的低能X射线在轨定标
    张平 HAJDAS Wojtek 刘四明 苏杨 李友平 陈维
    2020, 61(1):3.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0.01.003
    [摘要](1808) [HTML](0) [PDF 2.22 M](3911)
    摘要:
    伽马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天宫2号实验室上搭载的一个gamma射线偏振仪, 于 2016年9月15日搭载在天宫2号进入低轨运行, 主要用于探测在50--500keV能区的硬X射线辐射的线偏振. POLAR由25个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有64个塑料闪烁体棒, 总计有1600个塑料闪烁体棒, 具有较大的有效探测面积和视场. 在轨运行期间探测到多个小耀斑, 它们的硬X射线光子能量通常小于50\ keV, 无法直接使用在轨和地面的高能定标结果来进行能谱分析. 结合拉马第太阳高能光谱成像探测器(RHESSI)对耀斑SOL2016112907能谱的观测和蒙特卡洛模拟,对耀斑期间被激活的闪烁体棒进行能量低于50\ keV的低能相对定标. 虽然定标得到的能量阈值($\sim $10\ keV)和转换因子相对稳定, 但是和高能定标给出的结果相比有显著差异, 并且不同闪烁体棒显示出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3  宇宙线的超新星遗迹起源
    张轶然 刘四明
    2019, 60(5):63-84.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19.05.007
    [摘要](1753) [HTML](0) [PDF 1.38 M](4143)
    摘要:
    宇宙线的起源是高能天体物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直以来, 超新星爆发被认为是能谱膝区以下宇宙线的主要来源. 多波段观测表明, 超新星遗迹有能力加速带电粒子至亚PeV ($ 10^{15} $ eV)能量. 扩散激波加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天体高能粒子加速机制之一, 而超新星遗迹的大尺度激波正好为这一机制提供平台. 近年来, 一系列较高精度的地面和空间实验极大地推动了对宇宙线以及超新星遗迹的研究. 新的观测事实挑战着传统的扩散激波加速模型以及其在银河系宇宙线超新星遗迹起源学说上的应用, 深化了人们对宇宙高能现象的认识.结合超新星遗迹辐射能谱的时间演化特性, 构建的时间依赖的超新星遗迹粒子加速模型, 不仅能够解释200 GV附近宇宙线的能谱反常, 还自然地形成能谱膝区, 甚至可以将超新星遗迹粒子加速对宇宙线能谱的贡献延伸至踝区. 该模型预期超新星遗迹中粒子的输运行为表现为湍流扩散, 这需要未来的观测以及与粒子输运相关的等离子体数值模拟工作来进一步验证.
    4  银河系光行差及其对天文参考架的影响
    刘佳成 刘牛
    2020, 61(1):10.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0.01.010
    [摘要](1504) [HTML](0) [PDF 309.41 K](4824)
    摘要:
    银河系光行差, 或称为长期光行差漂移,是由于太阳系质心绕着银河系中心做轨道运动的加速度引起的视自行效应,量级大约为5\uasyr.在21世纪之前, 由于观测精度尚未达到如此高的程度, 人们很少讨论银河系光行差效应.随着甚长基线干涉(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er, VLBI)在基本天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欧洲空间局(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的第2代微角秒天体测量卫星\gaia的问世,该效应显得逐渐重要.由于河外源的分布不均匀, 银河系光行差效应会使得河外源天球参考架缓慢旋转,进而需要修正地球岁差参数, 其中岁差速率的改正值大约为1\uasyr.对于微角秒精度的VLBI和\gaia参考架, 银河系光行差将会引起框架扭曲,在两者的连接过程中, 也是必须考虑的系统效应.
    5  基于图像的天体搜索研究与自动化集成软件开发
    陆扬 安涛 郭绍光 劳保强
    2019, 60(6):1-16.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19.06.001
    [摘要](1464) [HTML](0) [PDF 1.79 M](4309)
    摘要:
    天体搜索是天文数据处理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以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 Kilometre Array, SKA)为代表的下一代射电望远镜在面向海量数据处理中的挑战之一. 现今天体自动搜索算法、软件已日趋成熟并投入应用, 不过在自动化、兼容性等方面仍具有提升空间. 以更自动化、更适应海量数据需求的天体搜索算法研究为宗旨, 以现有算法为研究基础, 天体自动搜索软件系统得到设计和开发. 该系统包含友好的交互式用户操作界面, 具备可视化输出数据显示、兼容不同数据输入和输出并包含为实际应用服务的文件管理功能. 该系统对于大天区图以及图像集, 均能够很好地进行自动化处理. 测试结果显示, 上述方法对于天体搜索的改进有一定成效. 后续将在此基础上对该集成系统做进一步的改进开发, 以适应更多的需求.
    6  明代日食的地方记录
    马莉萍 刘次沅
    2019, 60(4):14-25.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19.04.002
    [摘要](1420) [HTML](0) [PDF 4.76 M](3620)
    摘要:
    明代中期兴起的地方志和私人著作, 记载了许多天象事件, 日食记录是其中重要内容. 地方性日食记录的精华集中在对日全食现象的生动描述, 地方志记录的最大价值是一次日全食的多个见全食点. 明代中国东部地区发生了15次中心日食. 明后期的10次中, 8次都有大量的地方性记录. 讨论了明代地方性日食记录的各种特点, 并重点展示了这8次日全食在全国各地的观测地点分布以及对日全食景象的生动描述.
    7  云南西双版纳(曼桂)目击陨石的热变质和冲击变质研究
    罗业鑫 陈景有 梁伯健 廖世勇 李晔 李少林 吴蕴华 王英 邓志培 梅苞 徐伟彪
    2019, 60(5):1-14.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19.05.001
    [摘要](1374) [HTML](0) [PDF 27.63 M](4101)
    摘要:
    曼桂陨石是新近(2018年6月1日)陨落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目击球粒陨石, 其中的主要矿物为橄榄石(Fa$_{24.3\pm 0.6
    8  导航卫星精密定轨与时间同步技术进展
    周善石 胡小工 刘利 何峰 唐成盼 潘军洋
    2019, 60(4):57-66.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19.04.005
    [摘要](1340) [HTML](0) [PDF 2.31 M](4543)
    摘要: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通过播发卫星钟差和精密轨道信息实现时间和空间基准信息向导航用户的传递. 随着高精度原子钟等导航卫星载荷、星间链路等天基/地基监测手段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技术的不断更新, 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的精度和实时性也逐步提升. 2018年12月,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可靠的基本导航定位服务. 综述了北斗导航系统从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到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精密定轨与时间同步处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 阐述了北斗运行控制系统的解决途径和实现指标. 与GPS等其他GNSS系统进行比较, 分析了不同导航系统技术特点. 最后展望了精密定轨与时间同步技术未来的发展路线图, 为更高精度的GNSS导航定位授时服务提供参考.
    9  GNSS精密轨道产品不连续性分析及评估
    董志华 陈俊平 周旭华
    2019, 60(5):44-54.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19.05.005
    [摘要](1310) [HTML](0) [PDF 1.55 M](3580)
    摘要:
    按照目前的国际规范, 高精度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轨道产品一般以天为周期进行发布, 提供给用户使用. 连续使用多天的产品存在不同天间的跳变问题. 利用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欧洲定轨中心(COD)、欧空局(ESA)、美国喷气试验室(JPL)以及上海天文台(SHA)共5个GNSS分析中心2013---2017年的轨道产品, 分析了轨道跳变的特性. 计算结果表明: GFZ、COD、ESA、SHA和JPL的3维轨道跳变平均分别为7.79cm、1.51cm、7.77cm、11.75cm和2.51cm. 轨道跳变序列的周期特性分析表明: 序列存在90d、120d、340d左右的显著周期项, 对应于海潮对地球自转的影响, 其振幅为数毫米至1cm左右. 表明精密轨道确定需要进一步精化该项模型; GPS的跳变序列还存在与卫星星座相关的175d和352d左右的交点年显著周期项. 此外, 针对COD产品外推轨道的分析, 验证了地球反照辐射压和太阳光压模型等动力学模型对轨道的差异.
    10  基于斩波轮技术的K波段接收机噪声校准研究
    王凯 王洋 陈卯蒸 段雪峰 闫浩 马军 陈晨雨 曹亮
    2020, 61(1):1.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0.01.001
    [摘要](1296) [HTML](0) [PDF 2.48 M](4266)
    摘要:
    接收机是射电天文中用于探测微弱射电信号的重要接收设备. 接收机的强度校准就是将接收机对射电源的响应转换为天文意义上的流量密度. 常规方法就是使用经典的冷热负载法, 将接收机自身的强度响应转换为一个等效的温度值, 之后再据此对射电源做进一步标定. 通过搭建基于斩波轮技术的K波段接收机强度校准平台, 使用斩波轮法测试K波段常温接收机的噪声温度, 并与传统冷热负载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 结果显示, 在晴好天气条件下, 斩波轮法在30\circ、90\circ仰角下噪声温度的最大测试误差为7.5%和8.4%, 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实际噪声温度测试中; 但在5\circ仰角测试中, 由于过低仰角引入了地面噪声, 使得斩波轮法的测试误差上升至20%--30%之间而无法使用. 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K波段天空亮温度的理论计算与实测, 从而完善斩波轮技术的应用, 使之可以满足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噪声校准测试需求.
    11  GRB 170817A的洛伦兹因子和观测角
    林一清
    2020, 61(1):6.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0.01.006
    [摘要](1267) [HTML](0) [PDF 233.77 K](3942)
    摘要:
    伴随着引力波事件GW170817的短暴GRB (Gamma-Ray Burst) 170817A首次提供了双中子星并合与短暴相联系的直接证据. 但是短暴GRB 170817A具有非常弱的光度, 意味着观测的视线方向可能偏离喷流轴方向. 根据短暴静止系的峰值能量$E_{p, i
    12  卫星黑子衰减触发的喷流事件
    左子豪 李易 沙峻辉 周团辉
    2019, 60(6):105-115.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19.06.010
    [摘要](1239) [HTML](0) [PDF 8.44 M](3741)
    摘要:
    详细分析了一次太阳低层大气磁场重联触发的喷流事件. 这次喷流发生在2014年8月1日, 爆发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活动区12127边缘的一个卫星黑子处. 该喷流爆发包括日浪、紫外喷流、极紫外高温和低温喷流. 大熊湖太阳天文台(Big Bear Solar Observatory, BBSO)的Goode Solar Telescope (GST)高分辨率氧化钛(TiO)谱线的光球观测显示, 喷流爆发过程中, 卫星黑子一直衰减. 到喷流结束, 卫星黑子面积共减少了80%. 在此过程中, 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SDO)日球磁场成像仪(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 HMI)的视向磁场观测表明, 该卫星黑子对应的负极磁场与相邻的正极磁场发生明显对消, 产生喷流足部亮点. 根据SDO卫星太阳大气成像仪(Atmospheric Imaging Assembly, AIA)的多波段观测, 该足部亮点首先出现在紫外1600{\AA
    13  Blazar多波段有效谱指数关系研究
    聂建军 陈怡 樊军辉 庹满先 汪胜辉 曲孝海 张月莲 杨江河
    2020, 61(1):9.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0.01.009
    [摘要](1216) [HTML](0) [PDF 1.07 M](4396)
    摘要:
    从相关文献中获得Fermi耀变体(blazar)的射电(R) 1.4GHz、光学(O) 4.68 times 1014Hz、X-ray (X) 1keV和gamma-ray (gamma) 1GeV辐射流量密度, 计算了上述波段两两之间的6个有效谱指数$\alpha_RO$、$\alpha_RX$、$\alpha_{\rm R\gamma
    14  针对ASO-S/HXI光栅摆放角分布的测试与分析
    陈维,苏杨,张哲,李友平,甘为群,伍健,李振同
    2020, 61(4):41.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0.04.010
    [摘要](1207) [HTML](0) [PDF 0.00 Byte](1431)
    摘要: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卫星的3大载荷之一硬X射线成像仪(Hard X-ray Imager, HXI)是一套基于傅立叶变换调制成像技术的望远镜. 它利用91组不同摆放角和节距的光栅子准直器排列摆布, 获得45个基于空间调制的傅立叶变换对, 重建太阳耀斑源30--200keV的硬X射线像, 最高分辨率可达3.1'. 在光栅节距已经确定的前提下, 它的摆放角分布仍会影响成像质量.通过对HXI仪器傅立叶分量mu\nu分布与点扩散函数(PSF)的空间演化关系分析研究, 寻求HXI光栅摆放角的最优分布. 其结果将作为改进HXI仪器设计和开发相应科学分析软件的依据.
    15  基于SQL/NoSQL的空间目标光学特性数据混合存储策略
    卢万杰 徐青 蓝朝桢 吕亮 施群山
    2020, 61(1):7.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0.01.007
    [摘要](1206) [HTML](0) [PDF 446.90 K](3934)
    摘要:
    为解决海量空间目标光学特性数据入库与检索效率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与管理困难、数据服务扩展性差和无法满足多用户获取实时请求数据的问题, 提出一种空间目标光学特性数据混合存储策略. 首先, 利用光学特性数据中光源与探测角度的规律性, 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构建检索策略; 其次, 结合空间目标光学特性数据应用领域在数据存储、处理和访问方面的需求特点, 构建空间目标光学特性数据混合存储策略, 并设计了数据检索体系结构; 最后, 选取空间目标模拟光学特性数据入库和检索两个场景进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 存储数值数据情况下, 混合存储策略数据入库效率较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提高超过17倍; 存储数值数据和图像文件情况下, 提高超过34倍; 在多用户请求下混合存储策略数据检索效率较传统存储策略有较大提升. 提出的混合存储策略能够有效地满足空间目标光学特性相关的仿真、测试与实验对数据的实时请求需求.
    16  用于测量世界时的大型光纤陀螺仪的噪声分析
    王惜康 高玉平 孙中苗
    2019, 60(6):17-25.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19.06.002
    [摘要](1200) [HTML](0) [PDF 468.71 K](4061)
    摘要:
    大型光纤陀螺仪可以精确测量地球自转角速率, 进而可以运用于世界时(UT1)的解算工作中. 光纤陀螺仪包含的噪声会影响测量的精确度以及稳定性, 运用Allan方差可以对光纤陀螺仪的输出数据进行噪声分析, 同时对陀螺仪测量数据进行功率谱分析, 分析测量数据中存在的高频振动变化影响, 并结合分析结果, 从数据处理方法上提出改进措施. 分析结果可以对光纤陀螺仪的改进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17  赋形旋转抛物面天线母线自适应分段拟合
    汪文琪 李宗春 程志峰 张冠宇
    2020, 61(1):8.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0.01.008
    [摘要](1174) [HTML](0) [PDF 473.60 K](3577)
    摘要:
    赋形旋转抛物面天线母线拟合常用的方法包括多项式整体拟合和等间隔分段拟合, 多项式整体拟合结果阶次高、计算量大, 且高阶多项式在边缘处拟合的结果容易振荡; 而等间隔分段拟合则是对母线数据按等间隔分段, 分段方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容易造成拟合参数多、光滑性差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母线拟合残差分布的自适应分段拟合方法, 该方法包括初始整体拟合和分段拟合两步, 初始整体拟合用以确定各离散点的拟合残差分布, 分段拟合先参照残差分布情况对离散点数据分段, 然后采用低阶多项式对各段数据进行拟合. 经过实例拟合对比, 该方法可避免高阶拟合的不稳定性, 减少了分段数, 更适用于赋形旋转抛物面天线母线的拟合.
    18  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干扰消除方法研究
    马琴,裴鑫,陈卯蒸,托乎提努尔,王兆军,李健,段雪峰
    2022, 63(3):28.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2.03.003
    [摘要](1077) [HTML](0) [PDF 2.15 M](586)
    摘要:
    射电天文信号非常微弱, 电磁环境对射电望远镜观测至关重要, 通常可以利用地形、建立无线电宁静区、进行电磁屏蔽与防护等手段来减小电磁干扰. 然而, 仍有一些干扰难以屏蔽. 故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干扰消除方法, 可用于复杂噪声环境中天文信号的提取. 该方法借助自适应横向滤波器, 采用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 LMS)误差算法, 以系统误差和收敛性为评判标准, 通过改变步长与阶数对滤波效果进行优化, 仿真结果显示该滤波器能在保证算法收敛的前提下有效提取信号. 为了检验该算法的有效性, 选取了新疆天文台南山26\;m射电望远镜和Parkes 64\;m射电望远镜记录的观测数据, 采用设计的滤波器分别对不同的实测数据进行测试, 验证了该滤波器的有效性.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天文观测中的干扰信号,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19  2017年9月宇宙线福布希型下降影响因素研究
    金述平 张思培 冯育川 贾焕玉
    2020, 61(1):5.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0.01.005
    [摘要](1076) [HTML](0) [PDF 335.78 K](3520)
    摘要:
    利用地面中子监测器数据, 通过构建一个近似方程来进行拟合, 给出2017年9月的福布希型下降的时间结构和最大下降幅度, 并分析了中子监测器所处的海拔、地理经度、地理纬度和截止刚度等对福布希型下降的时间结构和下降幅度的影响.
    20  宇宙再电离时期的kSZ效应和X射线背景与21 cm信号的互相关研究
    马清波
    2020, 61(1):11.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0.01.011
    [摘要](1067) [HTML](0) [PDF 118.01 K](3789)
    摘要:
    宇宙再电离是宇宙从黑暗时期到完全电离过渡的重要阶段, 也是宇宙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但是目前为止人们对宇宙再电离仍然缺乏足够精确的观测,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微弱的有效信号往往淹没于巨大的前景噪声中因而很难提取出来. 本工作中研究了宇宙再电离时代的动力学苏尼阿耶夫-泽尔多维奇效应(Kinetic Sunyaev-Zel'dovich, kSZ)、X射线背景以及与中性氢的21 cm信息的互相关. 由于不同观测途径之间的互相关能够有效去除不相干噪声的干扰,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从未来的观测结果中提取出有用的宇宙再电离信号. 由于kSZ效应和21 cm信息(kSZ-21 cm)的互相关在小尺度上可以完全忽略, 因此重点研究了kSZ平方(kSZ2)和21 cm信息(kSZ2-21 cm)的互相关. 首先利用半解析数值模拟(21CMFAST)构建了宇宙再电离时代的kSZ效应的2维分布以及随红移演化的21 cm信息,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kSZ2-21 cm互相关及其随红移的演化. 研究表明, 当宇宙的平均电离率$x_e\lesssim 0.7$时, kSZ2的扰动主要由电离泡的分布主导, 因此kSZ2-21 cm互相关为负; 而当$0.8\lesssim x_e<1$时, kSZ2-21 cm互相关由中性氢的分布主导, 所以互相关为正. 不同的是在非常高的红移处, 当$x_e<0.15$, 21 cm信息的扰动由与物质密度扰动正相关的自旋温度主导, kSZ2-21 cm互相关为正. kSZ2-21 cm互相关信号的观测需要首先用维纳滤波滤除原初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在大尺度上的各向异性污染. 研究发现, 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和当前的地基CMB实验能够以很高的信噪比观测kSZ2-21 cm互相关, 如SKAsim10 h的积分和1.7$^\prime$分辨率以及3.4muK噪声水平的CMB实验在$x_e=0.2$、0.5、0.9时的信噪比分别能达到51、60、37. 宇宙再电离时代的X射线背景主要由X射线双星、中心吸积黑洞以及受激波加热的星际介质贡献. 利用宇宙学流体动力学和辐射转移数值模拟研究了这些高能辐射源对宇宙X射线背景的贡献以及与21 cm信息的互相关. 研究发现这些辐射源对宇宙X射线背景的贡献只占当前软频段0.5--2$\rm keV$的观测结果的sim5%以及硬频段2--8$\rm keV$的sim4%, 这些源对宇宙X射线背景分布的自相关功率谱的贡献小于当前观测结果的sim2%, 因此几乎无法直接用宇宙X射线背景的观测研究宇宙再电离. 借助于21 cm信息的红移信息, 宇宙X射线背景和21 cm信息的互相关(Xray-21 cm)能够研究高红移X射线源的许多性质. 研究表明, 在宇宙再电离的早期, Xray-21 cm互相关为正, 而当星系际介质被高度电离时, Xray-21 cm互相关则为负. Xray-21 cm互相关从正到负的过渡与高红移X射线源的模型以及研究的空间尺度的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 X射线源的辐射越强过渡发生的越早, 同时在越小的空间尺度上过渡也越早. 以SKA望远镜作为21厘米实验的参考仪器, 并假设高精度X射线巡天实验能够分辨并移除辐射流量$> 10^{-15} \rm erg\cdot cm^{-2} \cdot s^{-1}$的X射线源, 2者的联合观测的信噪比$<1$, 而如果X射线巡天实验能够识别$>10^{-17}\rm erg\cdot cm^{-2} \cdot s^{-1}$的X射线源, 那么在$x_e=0.5$时累积的信噪比最高可以达到$\sim 5$.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